死亡密码 被自杀者的最後证言_第八章:麦克风前的最後一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麦克风前的最後一歌 (第2/6页)

的。如果有人听到这段录音,请一定要揭露音乐圈的黑暗真相。我的声音被他们利用来控制无数的听众,这是我无法承受的罪恶。」

    然後,他吞下了所有的药物。

    现场发现经过

    第二天早上,录音室的工作人员发现了李明轩的屍T。他倒在录音设备前,脸sE安详,手中还握着一个空的药瓶。在他身边,有一部打开的手机,萤幕上显示着一段录音。

    工作人员立即报警,同时通知了音乐圈的相关人士。很快,录音室里就聚集了许多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震惊和恐慌的表情。

    林志明和陈雅婷接到报案後,立即赶到了录音室。当他们看到现场时,都感到了一种熟悉的不安感。

    「又是一起看似自杀的Si亡案件,」林志明心中暗想。

    现场看起来很简单,李明轩Si在录音室里,看起来像是服用过量镇静剂自杀。录音室的门没有上锁,但窗户都关得很紧。设备台前有一个空的药瓶,显示他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

    「初步判断是药物过量自杀,」现场的法医说道,「Si者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选择了结束生命。Si亡时间大约在昨晚十一点到凌晨三点之间。」

    但是,林志明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他仔细观察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破绽。

    首先,他注意到李明轩的姿势很奇怪,不像是自然Si亡的样子,更像是被人故意摆放的。

    其次,他发现录音室中的一些设备的状态很奇怪,像是被人C作过的痕迹。

    最後,他在李明轩的手臂上发现了一些细微的针孔,几乎不可见,但确实存在。

    「这不是自杀,这是谋杀。」林志明对陈雅婷说道,「而且,凶手的手法非常专业。」

    初步调查

    林志明开始对李明轩的背景进行调查。李明轩是台湾知名的创作歌手,也是音乐圈的顶级明星。他的Si亡时间,正好是在新专辑录制完成的当晚,这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当林志明询问制作人张志成时,他表现得很悲伤,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一种奇怪的光芒。

    「明轩最近确实有些不对劲,」张志成说道,「他经常质疑歌曲的内容,说感到很困惑。我以为专辑完成後他会好一些,没想到...」

    「他有没有说过什麽特别的话?」

    张志成想了想,「他说过,如果他Si了,希望能够让世人知道音乐圈的真相。我当时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

    「昨晚的聚会,他有什麽异常的表现吗?」

    张志成的脸sE变了一下,「什麽聚会?我不知道你在说什麽。」

    林志明感觉张志成在隐瞒什麽,但他没有直接追问,而是转而调查李明轩的个人物品。

    在他的手机里,林志明发现了那段录音。录音的内容记录了他对音乐圈黑暗面的调查结果,包括组织如何控制歌手,如何利用音乐来影响听众思想。

    最重要的是最後一段话,他说道:「我已经没有勇气继续唱下去了,但我不能让真相被埋没。如果有人听到这段录音,请一定要将这些证据交给警方。」

    这些内容让林志明更加确信,李明轩的Si与前面几起案件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是因为绝望而自杀,而是因为掌握了组织的秘密而被灭口。

    第八章第二节、深入调查

    Si者详细背景调查

    李明轩,二十八岁,台湾知名创作歌手,出道八年,主演过多场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有着清澈的嗓音和深刻的创作能力。但是,林志明在深入调查中发现,他的成功之路充满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李明轩出身於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小提琴手,母亲是钢琴老师。他从小就展现出音乐天赋,高中毕业後考入了音乐学院。但是,他的音乐之路并不顺利,前几年一直在小酒吧演唱,收入微薄。

    转机出现在他二十二岁那年。一个自称是音乐制作人的男子找到了他,说要为他制作专辑。从那时开始,他的事业突然起飞,接连发行了几张畅销专辑,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手。

    「他的成功来得太突然了,」林志明分析道,「这在音乐圈是很不寻常的。」

    通过调查李明轩的唱片合约,林志明发现他的唱片公司「天籁音乐」与那个神秘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家公司不仅代理李明轩,还代理着许多其他的知名歌手。

    更重要的是,林志明发现「天籁音乐」的真正老板不是表面上的那个商人,而是组织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个人负责管理音乐圈的事务,确保所有的歌手都按照组织的意愿创作和演唱。

    「音乐圈不是自由的创作空间,而是组织控制的工具,」陈雅婷分析道。

    林志明来到李明轩的私人工作室进行搜查。工作室位於台北市信义区,装修现代化,但气氛却很压抑。在工作桌的暗格里,他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文件。

    这些文件记录了李明轩对音乐圈的调查结果,包括组织如何选择和培养歌手,如何控制歌曲的创作和制作,以及如何利用音乐的心理影响力来控制听众。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份标题为「声音革命计划」的报告,详细记录了组织的音乐战略。

    「原来如此,」林志明看着这份报告,眉头紧锁,「这个组织不仅在控制视觉媒T,还在控制听觉媒T。」

    音乐产业的黑暗真相

    通过李明轩留下的资料,林志明发现了音乐产业的惊人真相。这个看似充满创意和自由的行业,实际上被组织完全控制着,成为了他们进行心理控制的重要工具。

    组织的音乐控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歌手培养」,组织会从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中挑选候选人,然後通过专业的训练和包装,让他们成为知名歌手。这些歌手不是靠纯粹的才华成功的,而是被组织刻意打造的。

    第二阶段是「内容控制」,组织会控制歌曲的创作和制作,确保所有的作品都传播他们想要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音乐作品,但实际上都在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

    第三阶段是「技术增强」,组织会使用特殊的音频技术来增强歌曲的心理影响力。这些技术包括特定的频率调制、潜意识音频嵌入等等,可以直接影响听众的大脑活动。

    第四阶段是「大规模传播」,组织会利用各种媒T平台来推广这些歌曲,确保它们能够影响到最多的听众。他们甚至会C控音乐排行榜,让这些歌曲成为流行趋势。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C作,」林志明震惊地说道,「这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控制系统。」

    更令人恐惧的是,林志明发现这个计划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流行歌曲都在传播组织的理念,而听众却浑然不觉。他们以为自己在欣赏音乐,实际上却在接受心理改造。

    「他们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情感,」陈雅婷分析道,「这b控制思想更加直接和有效。」

    通过分析音乐圈的人员结构,林志明发现许多重要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