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京町 (第1/3页)
自从上次叶静带我去了一趟位於日本桥的中华商城後,我心中突然有一个疑问:大阪为何没有唐人街? 说到日本最着名的唐人街,当然就是位於横滨的中华街。不过在世界各国,几乎每一座大都市,只要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必然就会有中国城或唐人街。以大阪的规模来说,没有唐人街,仅仅只有日本桥一栋大楼周遭几个专卖中华商品的商铺,实在说不过去。 即使是叶静目前居住的鹤桥,似乎都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朝鲜/韩国人的聚落,大阪没有唐人街真的很奇怪。 会有这样的疑问,主要是上次在中华商城能够找到的台湾产品实在太少;倒也不是非得要台湾产的食品不可,只是像「老g妈」这类的品牌,原本在台湾就没接触过,也不知道能用在哪里;其余像是辣条之类的零嘴,我也没兴趣。 而且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想吃一些「正港味」的熟食:在大阪,无论是挂着「中华料理」、「中国料理」还是「台湾料理」的招牌,里头料理的味道都差强人意──很明显是「做给日本人吃的、日本化的中华料理」,甚至是「日本人自创的中华料理」,譬如「台湾饭」这种在台湾听都没听过的东西。 「那就去神户的唐人街吧。」 某天午休跟叶静闲聊时,她如此说道。 於是我们就在春节假期来了一趟神户。 众所周知,日本是过公历新年──也就是元旦,跟欧美相同。是明治维新之後象徵跟世界接轨的结果。大多数留学生也会趁着这段「寒假」回母国;叶静也不例外。 我在寒假期间选择留在日本;回去一趟台湾不光要花机票还很麻烦,并且,原本就是因为跟父母吵架才来日本的,回台湾也没意义──倒是听说一些台湾学生是在总统大选那一周,搭前一晚的飞机、投完票马上再回日本。 除了充分T验日本的新年氛围其实也只有元旦当年去神社参拜,其余几天就是普通的休假之外,也利用假日跑遍大阪去寻找「线索」……可惜无功而返。 而到了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时,「梅田美术竞卖株式会社」有别於其他日本企业,同样是休业放假。等於是放两次的新年假期。 理由很简单:梅田美术竞卖株式会社本来就是由中国人,更准确地说是归化为日本籍的华人所创办的。所有会社的管理层只有少数一两位日本人,其余不是中国人,就同样是日籍华人。再加上梅田竞卖本来的主客群,是春季跟秋季两场大型拍卖会,来日本购买中国骨董的中国人,平时业务量不多,春节放一、两周的假期对公司营收没有多少影响──取而代之的是拍卖期间会出现连续加班三十六乃至四十八小时的情况。 在日本企业,连续工作一百天都没休假的事情时有所闻,理应当是「不正常」的状况,但日本人似乎对於长期加班、过劳Si、压力太大跳轨自杀等等事件已经麻木了。 从JR西日本「元町站」下车後,由西出口往南走两分钟左右就到了「南京町」。 有趣的是,关西的街道一般南北向为「筋」,东西向为「通」,所以只要找到街道的名称就知道自己是身处於东西向还是南北向;唯独南京町所在的街道,被命名为「南京西路」,顿时有一种来到台北市的错置感。 而我们来到南京町时正好是农历除夕──於是人cHa0异常壅挤。从刚到元町站出了闸门,根本不用看任何标示,跟着人群前进就是了。也不意外地,几乎一路上都是带有各地方言口音的中文。 「神户这儿的华侨有一万多人……b横滨还多……是日本最多华人的地方……之前在语言学校的老师说的。」 由於一出车站就面临着满满的人cHa0,叶静跟我只能紧紧贴着彼此的肩膀。 「是喔……但现在这些……应该不只是神户当地的华人吧……」 因为人群伴随着嘈杂的大声喧哗,再加上商舖的广告叫卖,我即便就在叶静的身旁,我们两人彼此的G0u通似乎也有点困难。 「哎!」 叶静看似被绊了一下,我赶紧握住她的手: 「还好吗?」 「没事儿、没事儿。」尽管嘴上这麽说,但我感觉到她稍微用力回握我的掌心。 我们就在人cHa0的推挤之中往南京町缓慢前进。 朱红圆柱搭上金瓦的牌坊,除了传统的大红灯笼外,许多店家也挂上了类似圣诞节才会用上的七彩霓虹灯;各个店家的招牌,有的写正T字,有的写简T字,有的则是用日本汉字,这里写着北京烤鸭,那里是上海生煎包,广式烧腊、粘豆包、桃sU饼、割包,当然也少不了糖葫芦、捏面人、炸春卷……举目所及都是中华料理跟小吃,耳中充斥的都是东西南北各地方言,路上有的穿着普通臃肿的羽绒衣,有的故意穿得大红大紫喜气洋洋,还有一些年轻人刻意穿着网路上流行的「汉服」,好似整个名为「华人」的大家族都团聚在南京町度过农历除夕── 但不知道为什麽,我的心中总是有着强烈的疏离感。 远b在日本新年参拜大阪城丰国神社时,还要强烈的,「陌生」。 跟叶静一起买了被包装成像是可丽饼一般的北京烤鸭、除了一片肥猪r0U之外没有其他料的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