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八章 清明泪  (第1/2页)
    极地高原初生牛皮作鼓面,鼓声震聩人耳。    “什么声音?”刚出了城的冯翊回头问。    “有人击獬豸鼓。”家奴上前虾着腰道,“想是乡野草民不懂规矩,无病呻吟罢了。”    “嗯。”冯翊没说什么,依旧一步一扣头地拜着父亲棺椁。    此时萧瑧也穿好了除祭祀大典之外从未穿过的冕服。    他望向阊阖门的方向,日光之下,苍白的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对殿下而言,有人击鼓是好事。”萧伯将他发冠理正,慢慢地道,“看来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想要帮殿下一把。”    萧瑧却只是笑了笑。    “老天爷若真的开眼,岳父岳母又为何惨死?”他嘴角沉沉地道,“现在开眼也无用,今日我萧灵鉴要天还债。”    嗡鸣鼓声同样传入魏宫。    皇后肚子一痛。    “什么声音?”她扶榻而立,高声问道。    温女史手指颤了颤,回头犹豫着说:“好像是…有人在阊阖门前击鼓。”    “太平盛世为何击鼓?”皇后只觉腹中疼痛难忍,额上也渗出冷汗,“快,快去使人看看。”    温女史忙打发了宫人去看,然而一回头,见皇后捂着肚子缓缓瘫坐在地上。    皇帝正撑腮坐在龙椅前小憩,忽然一阵心烦意乱。    鼓声入了太极殿。    他睁开了眼,烦躁的内心渐渐平息下来。    “獬鼓。”他喃喃,“要来了吗?”    太子萧琰将视线收了回来,问:“父皇说,什么要来了?”    皇帝    站起身,慢慢地走到萧琰跟前,说:“朕突然想起一件事——你从前总说,明明弟弟比自己更出色,该更适合做太子才是…”    萧琰大惊,跪地道:“儿臣糊涂!那时年轻气盛,办砸了徐州那桩案子,回来后一蹶不振。三弟年少入朝,又有一身的本事,儿臣才胡言乱语。”    “不是你的错。”皇帝摆了摆手,又问,“你可知灵鉴这些年为何总是与你针锋相对?”    萧琰一怔,随后摇了摇头。    “灵鉴自小内敛沉静,与他在朝中行事风格大不相同。”他回忆着道,“诸臣皆道三王欲入东宫,可这些年来,灵鉴对儿臣还是同以前一样。反倒因为这些传言,使我们兄弟凭空生出许多嫌隙。”    “这是自然。”皇帝嗯了一声,道,“因为那些传言,本就是他使人散布而出。”    “灵鉴这又是为何?”萧琰又是一惊,“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皇帝笑了笑:“有什么好处?没什么好处,甚至会将他、将朕逼上绝路去——‘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不逼宫,便退而求其次要朕答应其它条件,你说,朕究竟会不会答应呢?”    回想起刚刚震耳欲聋的鼓声,萧琰似乎明白了什么。    “父皇的意思是——三弟在等今日?”    皇帝慢慢地走出太极殿。    宫廷禁卫如蚁,从各个宫门走来,迅速地朝着阊阖门的方向汇拢。    二十年不曾有人击鼓,一旦鼓声起,天子亦要    尊听。    “庸主乱世,明主治世。大魏已经足够强盛,不缺明君,水至清则无鱼,灵鉴从开始便知道自己不适合做皇储。可是他必须要争。”皇帝道,“因为他最尊崇的人从来都不是朕,而是他的岳父。为了替泰山翻案,他只能选择站在你对面。”    萧琰恍然大悟:“这么说来,星仪的生父是…”    “慕云归。”皇帝道,“前徐州刺史慕云归,而她的生母便是你的姨母成璧。”    “哗——”    显阳殿内,皇后身侧的小几上铺着的锦绫被她一把扯了下来。    “冯雪拥…他怎么会做出这等事?!”她忍住腹痛厉声质问,“可是听岔了?!”    温女史的嘴唇都白了,连连摇头。    “千真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