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金陵中山王府之二 (第1/1页)
「须将真相公诸於世。」h纶义正词严地说道。 「h先生所言甚是,」齐子纾站起身来,面对众人说道:「或许我和方兄可将朱棣篡位的始末、连同朱棣窃国的明证,集结印制成册,先在文士之间暗传,还可让应试秀才人手一册,带回他们的乡里。」。 「先祖方孝儒曾写过一篇伐燕诏檄,可一并入册。」方克复附议。 徐俌望着这群建文朝殉难忠臣的後人,他们会愤怒是理所当然,想起自己先祖因为一名高丽人的孽种而被抄家灭族,甚至连乡里都遭瓜蔓抄,数代之後,怨愤未平。 「果然是忠良之後,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徐俌缓缓走到议事厅正中,对h纶、齐子纾和方克复一一拱手,「三位的先祖曾为建文帝之文胆,若能在文官世族之间,将朱棣逆天的证据公诸於世,必能唤起人们对建文朝的怀念和对当朝的不满。」 正如他和汪直所谋画。徐俌暗忖。 文人只要听见甚麽风吹草动,就会赶忙振笔疾书,恨不得全天下都知晓他们所见所闻。 如此一来,此一传闻很快就能散播开来,不消一个月,连关外九边都会知道当今皇帝是高丽人的孽种,因为谤文总是无远弗届。 成祖朱棣起兵Za0F,赶下侄儿建文帝之後,大肆诛戮旧臣,四方震慑,不得不伏首。接连的仁宣之治是与民生息的太平治世。百姓平安富足时,皇帝的身世血脉根本不重要,但是现在…… 「真相大白之後,下一步呢?」一直沉默的南京礼部侍郎郑时铨发言,「如何使伪帝退位,还政於太祖後人?」 「下一步,自然是上书请立韩王为储君,」徐俌说到此处,话音一顿,望了望北方,「今上患有积Sh之疾,气衰T虚,迟迟未能有子,当真相披露,舆情沸腾,人心动荡之际,为安天下,朝臣必会要央求今上预立储君。届时,我等联合朝中势力,一致推举韩王为储,最後必能迎回正主,还都南京。」 此言一出,在座者莫不激动,有人重捶案桌,有人接连叫好。 众人对当朝早有不满,徐俌不过激出他们深埋心中的义愤,适时为他所用。 谢瑺缓缓走上前,对众人说道:「内阁传出,皇帝已邀集诸臣,商讨立亲王为储一事,我等正好藉机起事。」 徐俌神sE凝重地环顾四周众人,拢起冠服长袖,着着实实做了一个长揖。 「十年前,老夫将和简太子皇孙带回金陵时,不过是想保全其X命,延续太祖血脉,谁知当今皇上崇信J邪,昏愚自暴,以致吏治紊乱,税制苛重。朱棣窃居帝位,子孙倒行逆施,招致天灾,老夫唯有祈请韩王以宗社为重,勉徇舆情,君临大宝,报祖宗积德之勤,太祖创业之艰。韩王生X宽厚,谦敬好学,如太祖嫡子懿文太子一般温文尔雅,登基之後,必能行仁政,削藩权,革冗员,重农兴学,如当年太祖皇帝,廓清内难。威德遐披,四方宾服。」 徐俌铿锵有力地说完,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片刻後,连离议事厅老远的汪直都能听见如雷的喝采。 「汪督公。」两名安cHa在金陵的西厂校尉走入偏房。 汪直略点了点头。 「今日郑王府与恭王府的亲兵在金陵大街上斗殴。」一名校尉回报。 「行,找几个人混进恭王府和郑王府,伺机挑拨,务必让两家争个你Si我亡。」汪直笑道。 另一名校尉走向前,说道:「督公要的两人一直都待在崇文书院,日同行,夜同寝,难分难舍,要不要……」 「暂时用不着她,」汪直不耐地挥了挥手,「倾国倾城的nV子不是只有这一个。」 汪直口里喃喃叨念,像是在对自己说:「男nV之情,是这世间最无用的东西。」 两名校尉告退之後,徐俌跨进门槛。 「贺喜国公,金陵仕子皆已为我等所用,」汪直起身同他行礼问安,「国公口若悬河,可抵百万雄师,在国公纵横策辩之下,舆情可控,大业自然水到渠成。」 「督公,」徐俌意味深长地看了汪直一眼,「今上还是不肯预立储君吗?」 「这个……」汪直yu言又止,「先把朱棣得位不正的传言放出去,使舆情沸腾,在多方压力之下,相信皇帝不久就会低头了。」 徐俌点头,像是松了口气,随即又问,「我们有了大义名份,是否要将韩王为太祖三世孙的证据一并放出?」 「不急,让舆论烧一会儿,」汪直收回目光,双手环抱x前,「等郑王和恭王两人先沉不住气,yu趁势bg0ng,我们好整以暇,等着坐收渔利,若是皇帝还不肯就范,我等还是得趁早布局,备齐兵马。」 徐俌一言不发地站起来,从墙上取下一幅山水画,翻到背面,在桌上摊开,原来背面画大明朝的疆域图,还有九边各镇防线的布兵,特别以朱砂笔描绘。 「代王、宁康王、荣王兵力共十万,三人都愿襄助我等起事,」徐俌在地图上指出兵马的行军路线,「老夫亲兵护卫、旧部、以及多年来所豢养的Si士,共有五万人,五城兵马司、南京五军都督府、还有西厂和御马监麾下,可集结十万兵马。」 汪直皱起眉,沉思半晌,伸手按了按太yAnx,「就怕有人临阵gUi缩,必须尽可能募集兵马,备齐粮草。况且,只有正规军不够,还需要一支武艺高强的突袭队,专责暗杀和潜行任务。」 「老夫就想不出,还能往何处招兵买马。」徐俌吹胡子瞪眼,显得有些急躁。 「可以号召南方的散兵游勇。」 徐俌一顿,他从没想过还有这种可能。 南方多豪侠,只是难为官家所用。 汪直看出他的疑问,变细细解说:「首先,必须为韩王建立知人善任,礼遇天下英才的名声,接着还得花下重金,广纳贤士……」 两人为此来回问答,谋划斟酌各处细节,直至深夜。 汪直临去以前听下人回报,韩王还在後院赏花,尚未就寝,便向後堂迈步而行。 夜已深沉,寻欢客的喧嚣已渐渐沉寂。後堂花窗透出微弱烛光。 大多数的人都不明白,情治的力量更胜枪Pa0刀剑。将情报传给对的人,就像把棋子安放在棋局里的正确位置,他们会自行朝着敌人走去,直到短兵相交。 而他,就可以藉着别人的手,完成自己的计画。为了这个目标,他筹画了整整十年,成功近在咫尺。 棋局已经就绪。 黑夜让後堂肃静得像是陵墓一般,他走向穿廊的尽头,越过恭谨肃立的仆役、雕花红漆栏杆,来到王府的後花园。 花树下站着一名姿容俊秀的男子。 韩王,也是太祖的三世孙朱仲鋆。 「王爷,汪某远在京城,未能及时恭祝您大婚,」汪直向朱仲鋆深深一揖,「新婚燕尔,怎麽不入内堂多陪陪夫人?」 做为未来新君,朱仲鋆简直无懈可击。他气宇轩昂,世罕其俦,还有丰富的学养和正统的血源。 此刻朱仲鋆却如树木般静立无语,似是已经神游天外。 「万贵妃已向皇上荐举王爷,」汪直难得有些尴尬,y是搜索枯肠,挤了些客套话出来应对,「只盼王爷允诺,在登基之後,遵奉贵妃为皇太后,维持万氏一门的荣宠不衰。」 朱仲鋆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低声说出一句话。 「芙蓉花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