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折子九 闹事 (第2/2页)
腥臭味,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白府上下怕小祖宗对鱼的乐子无穷无尽,让六子去探探小少爷的口风,若风头未过,这塘里且先不添鱼了。六子自个也被熏怕,挺身而出去试探,怎知白旭脱口而出一句:“鱼有什么好玩的。” 六子糊涂:不好玩怎么就玩两塘的鱼呢!尚以为是玩腻而已,但转念一想,伺候小少爷多年以来,晓得他不兴撒谎的,或许鱼真不好玩,但人好玩呀。念头一起,越想越不对劲,又见白小祖宗无知无觉的模样,六子暗忖: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 后来几日白旭似乎对鱼已经意兴阑珊,不曾追问过添鱼一事,于是乎鱼又一串串送入塘里。此后数日风平浪静,六子提着的心稍稍放下,白旭忽而问他池塘添鱼了么。 六子心里咯噔一下,挣扎着要不要糊弄过去,最后无奈劝道:“小的爷呀、这都入秋了,池边寒凉,冻着您就罪过大了。您不也说鱼没啥稀罕的,屋内哪个玩意不比鱼更得趣?” 白旭朝他笑,直笑得他汗毛倒竖,才要开口折腾,外头就传来一封信,说是药铺子那头特意吩咐人送回府上给小少爷的。信笺厚实,上头规规整整描着“吾弟白旭亲启”,左下署名是赵明轩。六子对这名儿不甚眼熟,正疑惑小祖宗哪门子姓赵的兄长,但见白旭紧紧盯着那信笺,偏就不接过来,脸上半点笑也没了。 私以为是个好差事,怎知被主子苦大仇深地瞪了半晌,下人心里慌得没底,立马向六子求救。六子接来信将人打发走,掂量着信笺厚实,想必里头话很多,可白旭这脸色不见得高兴,就不知是人不讨喜还是话不讨喜了。 六子问:“小少爷,可要小的拆信?” 白旭抢过信,转身就走。六子手上一落空,跟在后头偷笑。后来听说这是洮沅城一家姓赵的门户遣人送来两根老山参,顺带携信一封,转呈白家小少爷的。 信上 那封信许久没被拆封,可从未封尘。它放置在书桌一角,格外醒目。自那日开始,小少爷就围着这封信转,什么鱼呀人呀都是过眼云烟。 信笺上的字写得尤其隽秀,白旭企图描画数回,屡屡挫败。某日起,六子发现小少爷不再描字了,却将一张宣纸描画得比乱七八糟更为颠倒。入冬时,信依旧原封不动,第二封却来了。这回是随着一盒精贵药材来的,李云十分过意不去,但好药有市无价,只能默默承情。他将信交给白旭,笑问要否回信,并不知上一封仍纹丝未动。 第二封信同样被放到桌上一角,白旭站在案桌前看了许久,神色凝重。 六子问他:“小少爷,是这信有甚么问题不成?” “看信不过片刻光景,看完了呢。”白旭如此说,如同魔怔者在自救。 六子懂了,反倒觉得惋惜——依小少爷的性子,怕是信纸朽化都不会拆开。于是劝道:“看完了、咱们再看一遍就是。” 白旭横了他一眼。 “您就不好奇信里写了什么?信笺这么厚,想必攒了许多事情。兴许还有些乐子——” “出去出去!”白旭撵他走。 六子赔笑,乖乖侯在门外。许久后屋内一直没有动静,他探头窥视,白旭已跑到里屋去了,案桌上两封信一同不见踪影。 信下 第一封信的开头写:旭弟展信安,久别已三月有余,甚想念之。第二封是:弟弟见字如晤,展信舒颜;未见弟鱼书,念路途遥远,想之念之。 想想念念,念念想想。白旭稀罕这两句话,看了无数遍。 赵明轩虽有学字,但终归不曾去过学堂,是以字写得好,文章下笔却极其随意。信中提及之事皆琐碎,说起当初捉的大刀螂飞走了,但他给弟弟捞来一小缸虾莫儿养着,本想等他下回过来就看到大蛙,可惜虾莫儿刚长出四条腿就让阿爷全扔了。再说家中人身体安康,今年入秋徐父通体康泰,十分欣喜;又想秋冬时节城里喜庆节令多,若弟弟在,想必更热闹欢喜。笼笼统统说了许多,多欢喜,多落寞。 赵明轩第一封说:弟弟给我写信罢,第二封却道:若书信不便,画个画也好的。末了还附上一张画了四条腿的虾莫儿的纸。 白旭瞧着丑丑的虾莫儿,一时喜不自禁,笑出声来。 赵明轩。他想着念着那个赵明轩。 随后冬日过去,开春又一两月。一日,李云与他说:可要同去一趟洮沅城? “去见赵明轩?”白旭问。 “去见赵明轩,可好?”李云答。 “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