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本:墙与心的距离 (第2/4页)
话是这麽说没错,但陈瑾瑜心里清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她也曾好几次想向母亲倾诉,想说出那些无处可摆的委屈和疲惫。然而,每当她听见母亲逢人便炫耀自己的nV儿有多优秀,嘴里满是骄傲,她所有的软弱便被生生压回心底。 她低垂着眼,声音轻得几乎要融进夜sE:「做子nV的不都是这样吗?再累,也不想让家人知道。只要自己扛得住,那回到家,就还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只是……」她停顿了一下,嘴角扬起一抹苦涩,「我最受不了的,是他们的担心。彷佛在他们眼里,我始终没长大。」 嫣儿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她能理解,那种身在喧嚣却无处言说的感受。 现代人的压力,或许都是一样的吧。 白天拼了命地工作,夜晚独自吞下所有的情绪与不安。当众人羡慕着你的光鲜亮丽,却没有人知道,你也会有无数个想要倒下的时刻。 只是一次次强撑起来而已。 今天再熬一天吧,明天也继续加油,就这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 夜晚,她躺在床上,满心疲惫,却始终无法入眠。 黑暗中,脑海里翻来覆去的,尽是白天工作的琐碎片段,每个未完成的任务、每句未出口的话,都像被无形的丝线紧紧缠绕着她,让她喘不过气。 然而,b起这些纷乱的思绪,内心更深处却是一片空荡,没有人可以诉说。 「那你是怎麽知道我们这里的呢?」 闻言,陈瑾瑜微微一笑,指尖轻抚着杯缘,彷佛在回忆什麽。 「其实,这要从一个老朋友说起。」她缓缓开口,「我们曾经在同一所艺术学校上学,上个月,他在IG上发了一张照片,意外获得了许多留言和讨论。我当时正好看到,就顺手传了讯息过去,恭喜他这次受到这麽多关注。」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柔和了些:「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不知怎的,就谈到了我的失眠问题。他说,他以前也有这样的困扰,长期无法好好入睡,直到某一天,他走进了一家名为无眠书屋的地方,才终於摆脱了夜夜辗转的折磨。」 说到这里,她轻轻叹了一口气,目光落在桌面上,像是陷入了思索。 「我听说,这家书店不仅仅是个让人的地方,更像是一座为失眠者指引方向、驱散心灵Y霾的灯塔。我当时也正被各种烦闷的情绪困住,於是心想,不如来看看吧,至少让自己换个环境,说不定能找到一丝慰藉。」 她抬起头,嘴角带着几分无奈的笑意:「於是,我开始连续几个夜晚都来,每次都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书、发呆,甚至只是感受这里的氛围。但奇怪的是——」她微微倾身,语气带了些许神秘,「有一天,我的口袋里竟然多出了一张透明的小卡,上面印着一个JiNg致的图案,背後赫然写着——无眠书屋。」 她的声音低了下来,指尖轻轻敲了敲卡片:「可我根本不记得,自己什麽时候拿到它的。」 只是隐隐觉得,今日彷佛与往日截然不同。 当我推开书屋大门的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纸香与微暖的灯光交织而成的静谧氛围,瞬间让我莫名心安。 好像所有累积在心头的烦闷,都在这一刻轻轻被拂去。我不自觉地放慢步伐,随意地在书架间踱步,指尖轻轻滑过一本本书的封面,感受那微微粗糙的纸质触感。心情,b起以往任何一次来访都更加放松平静。 就在此时,有的nV孩抱着一本书轻盈地走入书屋,她的动作细致而庄重,彷佛捧着某种神圣之物。她轻轻地将书递给嫣儿,而嫣儿则双手接过,眼神透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敬意。 在这间书屋里,书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里的人们不仅Ai书,更是尊重它们。每个人拿书时,都是双手捧着,生怕一点点折损了书页的边角。 这样的仪式感,令我不禁对那本书产生了好奇。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它的封面上——那是一抹纯白,如同一张尚未落笔的白纸。书封中央,仅用极简的黑sE字T写着:《墙与心的距离》 《墙与心的距离》? 也说不上为什麽,这个书名让我心头一震。某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在x口漾开,像是深藏於内心的某个角落被轻轻敲响。 这本书,似乎藏着什麽值得我去探寻的答案。我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渴望翻开一本书,想要一探究竟。 「这就是我要找的那本书吗?」我低声问道,语气里带着些许迟疑,又夹杂着一丝期待。 嫣儿微微一笑,将那本纯白的书双手递向我,语气笃定:「是的,这正是你要找的书。」 她的正式与庄重让我有些不习惯,我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跟着端正坐姿,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书本。纸张的质地微凉,指腹轻轻摩挲,像是在抚触某种深藏记忆的秘密。我深x1一口气,缓缓翻开书页—— 书中的故事,直击内心。 它讲述着一位与我极为相似的设计师,在现实与梦想的夹缝间挣扎,在创作的压力与人生的重担中苦苦寻找出口。她曾经迷失,也曾经怀疑自己,但最终,她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我的心,彷佛也随着书页的翻动,开始有了某种变化……。 其中有一段话深深烙印在心间:「设计绝非简单的空间排列,而是对情感与生活方式的深情演绎,真正卓越的设计,源自设计师对自我内心真实渴望的JiNg准捕捉。」 看到这儿,陈瑾瑜仿若被一道闪电击中,内心尘封已久的角落瞬间被照亮。她不禁陷入沈思,自己究竟是何时开始偏离了最初的轨道? 曾经,她满心期许地用设计为人们构筑美好生活的空间,可如今,却在市场与客户需求的洪流中,彻底迷失了自己的初心。 陈瑾瑜陷入了沈思,想到了那个决定成为设计师的深秋午後。 那年的秋天,天气微凉,yAn光穿透稀疏的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泛h的叶子铺满人行道,每一步踩下去,都发出清脆的喀吱声。她紧紧牵着mama的手,沿着街道慢慢走着。 「mama,以後那就是我们的家了吗?」 她指的是巷弄深处,那间窄小的加盖铁皮屋。 mama愣了愣,最後轻轻地点了点头,算是一种无奈的答覆。 当时的她还年幼,不明白这代表着什麽。她不知道,这其实是一场不得已的退让。父亲虽然承袭传产家业,却在爷爷过世後,被兄弟们算计,被迫抛下原本的生活。他愤而离开,带着妻小重新开始,尽管已年届四十,仍得从零打拼。而这段艰难的过渡期,他们只能暂居这间违章加盖的屋子,为的是节省房租,勉强支撑生活。 这些真相,是直到陈瑾瑜长大後才慢慢拼凑起来的。 1 但那时候,即便家逢变故,但她从来都不感觉困苦。对於小小的她而言,搬家是一场冒险,新家的每一寸空间都充满新奇与探索的可能。狭窄的房间,反倒成为她无限发想的天地。她想着,这里是爸爸工作的地方,那里是mama可以收纳物品的区域,而那个最不起眼的小角落,可以成为她的秘密基地,摆满最喜欢的玩偶与手作装饰。 所有从零到一的设计都让她兴奋不已。 她一路拉着mama的手,兴奋地思索着如何好好规划这个新家。 一回到屋内,她立刻捡起纸笔,在白纸上画下她人生中的第一张设计图。画完後,她兴冲冲地拿给爸爸mama看。 他们端详着她的作品,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赞美:「画得真好,我们家小瑜长大後一定会成为一个厉害的设计师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