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柜中 (第1/2页)
师杭立于城楼之下,仰头,只见一片断壁残垣。 昨日之日不可留,这徽州城从今往后便再也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了。南谯楼于此处屹立百年,如今战乱四起,只需再稍稍添上一把火,它便将彻底化作飞灰荡然无存。 此战胜负已分,城内城外到处都是叛军的身影——他们与元军的装束截然不同,甲胄形制杂乱且不少人头系红巾,唯独武器出乎意料地JiNg良。 城楼明h作底的元旗早已经倒下,取而代之的是猩红如血的叛军军旗,上书一个墨sE“孟”字。 师杭不记得朝中有无孟姓高官,更从未听说何处有过孟氏大族。她想,这些打着起义名号聚众反叛的贼人,果然都是些出生低微、妄想靠累积杀孽一步登天的恶徒。 白日里,兵士们忙着清扫战场,焚烧尸骨,师杭根本没法登楼。于是,她只得躲进城下一间草屋里,期盼天sE早些暗下来。 可在漫长难熬的等待中,她又忍不住想,即便侥幸登上了南谯楼又能如何? 爹娘不会甘愿被俘,那阵阵战鼓声就是铁证。他们一定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因不忍再牺牲百姓才下令让所有士卒回撤。如若不撤,一座失守之城接下来便会迎来一场屠杀。 他们留不得X命了。 师杭不愿作此想,却又无从他想。其实她知道,已经没法再见到活生生的爹爹与阿娘了,可她只想亲手替他们收敛尸骨,绝不能任由叛军侮辱践踏。 头顶的窗缝渗出些昏惨惨的光,师杭缩成一团靠在墙角,周遭的一切静得可怖。 恍惚间,她突然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嘈杂声响。原以为是路过的兵士罢了,谁知,紧接着草屋里便涌进一群男人的笑闹声。 师杭顷刻面sE大变,她想也不想,立刻闪身躲了起来。 “他娘的,这破屋子能睡人?还不如让老子睡帐子!”屋外檐下,一人踢开门骂道:“丁顺,看看你找的好地方!” 那个被点名的男人嗓音稍稍悦耳些,但听上去也油腔滑调的:“我说老孙,你要是想睡帐子就自个儿出去搭,咱大伙儿绝不拦你。这屋子虽然破了点,好歹有遮有蔽,外头还下着雨呢,只要今夜里别把你冲跑了就行。” 闻言,余下的几人一齐哄笑,都迈进了草屋中。 师杭此刻紧张得都快窒息了。这户贫苦人家只一间正房、一间卧房并屋侧灶房,可供一人藏身的地方几乎没有。她原想躲在灶房的米缸中,又怕那群人搜寻米粮,情急之下只得躲在卧房西侧放置被褥的箱柜中。 可恨这圆角木柜实在窄小,她身量匀亭,但进去后怎么也阖不实柜门,只得留下一道若有若无的缝隙。师杭SiSi拉着里侧的栓绳,恰好透过那道缝隙看清了闯入者。 一行共六人,乌泱泱涌进来,清一sE都是魁梧高壮的年轻汉子。 先前说话那两人,头戴飞碟兜鍪,身着对襟罩甲,脚踩云纹短靴,约莫是军官之职;其余四人则穿着齐腰甲或环臂甲,应当是传令兵或弓马手一类。 不过,这些都只是师杭的猜测。她从未上过战场,读过的兵书也不多。师伯彦虽为本地正官,职责却在总管吏治民生,而非军政要务。调兵遣将之事原先都归徽州路达鲁花赤——律塞台吉掌管,可惜此人已于数日前为敌军所俘,师伯彦一介文臣这才临危受命,披甲上阵。 思及爹爹,师杭突然又没那么恐惧了。平日,爹爹常AiY诵前朝忠烈文大人的诗词,她自幼耳濡目染,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 当其贯日月,生Si安足论。 相信这天地间自有一GU浩然正气永世长存。倘若今日必将丧命,那么,她绝不会让爹娘蒙羞。 外头那群人似乎打定主意今夜落脚于此,各自g起了各自的活计。他们看上去相貌粗野,动作却井然有序,很快,屋内的空地上便被他们铺满了g草。 那个叫做丁顺的男人在稍微宽敞避风些的卧房架起了柴火,又从腰间m0出火折子,轻吹一口气。 “老孙呢,怎么一会儿就不见他人影了?不会真跑出去搭帐子了罢?”他用火折子引燃柴火后,抬头问道。 闻言,一小兵嘿嘿笑道:“听说齐小将军手下的人占了好些富户家,J鸭鱼r0U几大车都运不完!孙千户准是去找那些兄弟‘借粮’了。” 丁顺听了,心中颇觉不妥:“齐小将军年少,手下的人做事也难免意气,孙镇佑跟着瞎掺和什么?Ga0不好又要出乱子。你们两个,快去,把他给喊回来!” 不过弄点吃的来打牙祭,能出什么大乱子?想归想,他近处的两人却不敢违命,结果刚要踏出门槛,就听见屋外有人粗声粗气道:“喊个P!你老子我这不就回来了?” 丁顺站起身,一眼便望见孙镇佑肩上扛着两个大包袱,满头大汗地进来了。 见状,他只得无奈道:“你总是这样,将军若知晓,定要赏你二十军棍。” “法不责众,又不是老子一个这样!打了这么些时日,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吃些好的又如何?”孙镇佑一把将两个包袱甩在地上,任由其余几人哄抢而上,不屑道:“就连孟将军此刻也领人去了总管府,不是去搜罗好东西还能做什么……” 听见这话,柜中匿着的师杭SiSi咬住了唇。 “将军去了总管府?”丁顺有些惊讶。 那律塞台吉受不住刑,早将此地机密吐得一g二净,只差把婺源拱手相让了。眼下城中残破,立足不稳,论理,将军应当早做防备,怎会在此刻亲自抄检师府? 提起此路总管,一时间,众人都不禁想起白日里城楼上头的情形。 有人先叹了口气,感慨道:“要说这师伯彦,也算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只可惜跟错了主子,不知变通。” 平章大人一贯惜才,连元臣都肯受降,而孟将军对这位当世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