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子 (第1/2页)
第二日,待师杭睡醒,男人早已离开了。 “昨夜真真吓Si人了。”柴媪一边替她梳发,一边絮絮道:“我和小红就在外间睡着,哪知半夜突然窜进个黑影!娘嘞,可真是奇事啊,一屋子人没一个听见他动静的。” “他到底怎么进来的,翻窗?”师杭蹙眉道。 “可不,院门都落锁了,估计还翻了墙。”柴媪也觉得难以理解:“大不了在外头喊一嗓子,何至于这般……” 闻言,师杭冷笑一声。 他那样的人,想来是偷Jm0狗惯了,Za0F前也不知g的什么g当。 “姑娘,往后要不给他留个门罢?”柴媪犹犹豫豫道:“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昨夜她虽被撵了出去,但还是难免听见些响动。男nV欢好之事她不方便直说,可眼下,这位小娘子也没旁的出路了,再不学着柔顺讨喜些,恐怕早晚要吃苦头。 师杭明白柴媪的担忧,可她实在做不到对那男人笑脸相迎。 于是少nV摇摇头,叹息道:“且走一步看一步罢。” 男人走时未留下只字片语,师杭也不知他作何打算。当日晚些时候,她用过晚膳,见外头霞光正好,便唤上小红去园子里打秋千。 整个府内似乎只有师杭一人受限,柴媪她们倒是出入自由,这几日便使唤人将园子里的花花草草都拾掇了一番。 师杭望着不远处的荷塘,同小红有一搭没一搭闲聊。 “你不是本地人氏?”师杭问道:“今年十几了?” 小红站在她身后,替她轻推了推秋千,小声道:“回姑娘,奴婢老家是嘉兴的,今年十六。” “嘉兴……”师杭想了想,不解道:“江南鱼米之乡,又是元军守地,怎么流落到这里来了呢?” 闻言,小红摇了摇头道:“城虽未破,然自去岁正月里,两军接连交战,其内已败落不堪了。奴婢原想与弟弟往杭州去,可那边竟更糟。” 师杭记得爹爹曾同自己提起过那边的形势——一路靠贩盐发家的叛军与杨完者元帅所率领的苗军争斗不断。嘉兴北连平江,南接杭州,为藩镇咽喉,幸好杨元帅骁勇善战,牢牢为元廷守住了东南之地。 “平日瞧你也不怎么说话,可是在这儿过得不大如意?”师杭听见她说自己还有个弟弟,难免怅然道:“我也有个幼弟,只恐将来与他再无见面之日了。你若不愿待在这儿,便早早拿些银两走罢。” 一听这话,小红猛地跪了下来,不停磕头,惊恐道:“姑娘,奴婢绝无此心!求您千万莫撵奴婢出去!眼下处处都在打仗,没依没靠的,又能走去哪里呢……” 师杭坐在秋千架上,瞧她跪在地上哭,无奈道:“并非是想撵你出去,只是跟着我一起朝不保夕,何苦呢?或者你在府中找些旁的活计,总好过待在我身边。” 小红似乎不太明白她的意思,眼中含泪,怔怔地望着她。师杭见状只得叹了口气,扶她起身。 这丫头根本不了解她的身份,也没有打算过以后,只求能在如今的元帅府寻份依靠。论起来,各地林林总总已有不下五六GU反叛军,近处便有那齐元兴、张士诚、徐寿辉等……他们与元军打,与自卫军打,甚至互相之间也要打。说不准这兴安府明日便又要改名换姓了。 正想着,师杭突然听见院外一阵嘈杂。小红出去看了一眼,结果回来时手里居然还端着个小碗。 她献宝似的,喜滋滋将小碗捧到师杭面前:“姑娘,你瞧。” 师杭低头一看,居然是一碗新鲜冰酪,当即讶然问道:“你从哪儿得来的?” 这几日,她吃的大多都是些青菜豆腐、白粥窝头,偶尔沾点荤腥,一看就是从大锅饭里盛的,难吃得要Si。跟着那狗男人,她也没指望他会给她开什么私灶。只是眼下乍见了这般JiNg致的冷饮甜点,着实令人惊奇。 “外头有位小姐,说是她亲手做的,送来给姑娘尝尝。”小红回道:“我请她等一等,她却不肯留,眨眼功夫便跑开了。” “是哪家的小姐?”师杭追问道。 小红摇摇头:“她不肯说,只说自己姓沈。” 师杭蹙眉望着那碗冰酪,突然觉得十分难以下咽。这府里还能有什么小姐?多半是那群叛军的家眷了。于是师杭站起身,一边向屋内走,一边冷淡道:“你下回若再见她,记得替我道声谢。” 小红懵懵的,端着碗追了几步:“姑娘,你不想吃么……” 师杭顿了顿,旋即倚门回首,微笑道:“此物寒凉,我身上不便,麻烦你替我用了罢。” 闻言,小红受宠若惊,赶忙道:“不麻烦不麻烦!多谢姑娘!” 原以为此事应当到此为止了,没想到第二日傍晚时分,小红又端来一碗吃食。这回不再是冰酪了,而是冰雪冷元子。 “此物源于前朝。元子由h豆并砂糖制成,将h豆炒熟去壳,磨成细腻的豆粉;而后用蜂蜜拌匀,加清水团成小团,最后浸到冰好的甜水里。” 听完师杭的介绍,小红根本不用她赏,便主动问道:“那姑娘……您还吃嘛?” 师杭看她馋得不行,忍不住打趣道:“你可真心宽,不怕人家在里头下毒?” 小红当即道:“不会的。那位小姐生得面善,说话也有趣,想来不会是恶人。” 师杭思索片刻,嘱托她:“倘若那位小姐明日还来,你千万请她多留一会儿,我有一物要赠予她。” 这已经是沈令宜第三回登门拜访了。 同前两回一样,露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