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32 (第2/2页)
明对话。 第二天,升阳早早醒来,和元老爷三人一去参观了万神殿内部。果然亲眼看到比看图片、听别人说,都要震撼。阳光照进穹顶之眼,让整个巨大的空间显得神秘肃穆,充满神圣庄严的气氛。升阳甚至能感受到强烈的磁场。内部圆柱状的造型也极具美感,内部墙面的比例接近黄金分割,视觉上,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然后,他们又去参观了拉斐尔的陵墓。下午,一家人前往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 梵蒂冈和北京天安门广场差不多大,常住人口只有800多人,是一个以教宗为君主的政教合一的国家。虽然它很小,但它的财力超出想象,人均年收入能达9.5万美元,大概是50多万人民币。保安的月薪超过1万美元。 梵蒂冈没有自己的货币,没有工农业,也无自然资源,必需品由意大利供给。这个国家没有民政局,无法登机结婚;也没有警察,遇到小偷,还得去罗马报案。 升阳想买个冰淇淋,都要去意大利,其实就是一道栅栏相隔。这样看,梵蒂冈更像是个景区。 它有自己保卫教堂的卫兵,但元爸爸之前说过,都是从瑞士雇佣的。 升阳看着瑞士卫队的服装,感觉有点像马戏团,颜色花哨鲜艳。元老爷告诉她,这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升阳:“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小了!” 元老爷:“教皇国延续了1000多年,以前梵蒂冈的领土占据整个意大利中部。后来,统一意大利,军队推进罗马,把教皇城挤到梵蒂冈高地。” 虽然它是全世界最小的国家,却有世界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也是宗教地位、级别最高的地方。 他们走进梵蒂冈大殿,一进门,右侧围了很多游客拍照。那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名作《圣殇》。耶稣基督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圣母玛利亚抱着耶稣的尸身,并没有痛哭流涕,而是表现出一股淡淡的忧伤,好像看破生死一样。雕塑的比例、神情、衣服的褶皱,都刻画得美轮美奂。它居然是米开朗基罗20多岁的作品。 这里有个故事,因为米开朗基罗太年轻,没有人认识他。《圣殇》刚雕成摆在教堂里,大家都猜测这是哪位罗马着名雕塑家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在当天晚上又在玛丽亚的衣服上刻下:来自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他因为这个作品一举成名。这也是米开朗基罗唯一一件真正刻上签名的雕刻作品。 再往里走,便看到一副巨大的壁画——《耶稣变容》,内容是耶稣升天,正好是《圣殇》后面的故事。耶稣复活升天,身边有很多天使围绕。这幅壁画将这种奇异的景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耶稣变容》是拉斐尔最后一副遗世之作。 升阳有些遗憾,陆宇没能来梵蒂冈亲眼看看。 走到金碧辉煌的大殿,可以看到最中间贝尔尼尼的杰作——《青铜华盖》,它像是一个亭子,由四根螺旋形铜柱支持撑,足有五层楼房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点燃着99盏长明灯,下方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有资格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 据说,当时贝尔尼尼自己完成不了这件作品,找了巴洛克的建筑师博洛米尼,协助完成。因此还引发了两位大艺术家终身的仇恨。 华盖做得极致精美,围绕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两位大师的作品当中,丝毫不会显得逊色。贝尔尼尼也是巴洛克时最伟大的巨匠。 罗马最后一个统领欧洲的艺术时代,就是巴洛克。巴洛克之后的洛可可彻底将艺术中心,从罗马转移到了巴黎。圣彼得大教堂可以体现罗马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那段最辉煌鼎盛的黄金时代。 梵蒂冈允许游客参观的地方,除了圣彼得大教堂,还有教皇博物馆。绕着梵蒂冈广场小半圈,就可以看到专门的博物馆入口。里面皆是教皇的收藏,从油画到雕刻,再到挂毯,应有尽有。 在欧洲,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教皇曾是权利最大的人。他收集的藏品,基本都是最好的。 元老爷:“别看这个博物馆很低调,完全不输于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 升阳的眼睛都亮了,迫不及待往里走。 梵蒂冈教皇博物馆最重要的杰作就是拉斐尔为教皇创作的几个厅的壁画,每一面都美轮美奂。而且是多人物的大场面,这在拉斐尔以往的作品里很难见到。在此之前,拉斐尔画的大多是圣母一类的人物像。 博物馆里的《雅典学院》是拉斐尔一生中最杰出的代表作。这幅画,陆宇在蓉城带升阳看过复制品。 升阳给父母和元爸爸讲了,拉斐尔按照达芬奇的形象画的柏拉图,按米开朗基罗画的赫拉克利特,还把自己和好基友索多马画了进去。原来,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在同时期受雇于教廷,属于同事,那确实无法推拒。 俞mama笑得合不拢嘴,“你都是听谁说的?” 升阳看了看元老爷,“听陆警官说的。” 俞mama很意外,“呀,陆警官还懂这些呢?”她当时就感觉,她家闺女和陆警官关系不一般。但看元先生听升阳提起陆警官,竟然毫无反应,他宠升阳到这个地步了?回头她得好好说说女儿,不能三心二意、恃宠而骄。 博物馆旁边就是西斯廷小教堂,抬头望去,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布满教堂穹顶,一整面墙是他画的《末日审判》。这个小教堂里的画作,都是米开朗基罗的巅峰水准。太壮观了! 升阳可以通过壁画,认识这些艺术巨匠,尤其是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从画作中、从故事里,他们不再是简单、扁平的人名,而是生活在过去,有血有rou、有生平、有性格,实实在在的人。 比如拉斐尔,他年轻时爱上隔壁面包师的女儿,没能在一起,后来,他画的所有圣母都是初恋情人的样子。他一生都在画宗教题材的作品,在梵蒂冈12年创作壁画,是他25岁到37岁,人生中最好,也是最后的时光。这12年,他虽然得志,却孤独,不然也不会因为纵情而去世。 陆宇说,米开朗基罗是个暴脾气,逼着拉斐尔将赫拉克利特画成他的样子。他要是脾气好,也干不出,听大家猜测《圣殇》是那位成名雕刻家的作品,一生气,入夜在圣母像上刻名字的事。 这些人,多么鲜活,留下的不仅是宝贵的世界遗产,还有他们的真性情,高兴的、失落的、颓败的、孤寂的,都藏在画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