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被白莲jiejie害死的meimei(18) (第1/2页)
第52章被白莲jiejie害死的meimei18 时间过的很快。 1970年春天,秦北墨的房子动工,不到两个月就盖好了。砖木结构,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两个人住,就算以后有了孩子,也够住的。 牛棚也经过修整,变得比较像样了。 这一世,因为长安和秦北墨对秦老爷子的照顾,牛棚里的老人都跟着好过了不少。 谭景和也没有找村里的姑娘帮衬,而是踏踏实实的下地干活,空闲时间就偷偷帮老人们捡柴挑水干杂活。 第一批来的知青,除了已经离开的顾媛,别的人都挺踏实。努力干活吃饱饭,等待回城的机会。 除了秦北墨和长安在一起了,其他人都一直保持着单身状态。后面来的知青被他们传染,整个知青点愣是没人谈恋爱。 他们的这种状态也让村里有点想法的大姑娘小伙子们望而却步。 “看来他们是真的不想留在村里,都等着回城呢。” “算了算了,强扭的瓜不甜。” 知青们老老实实,大队也不会为难他们。 顾爱民尽量体谅知青,谁有事请个假,谁有困难预支点粮食,他都批的很痛快,也允许知青们自己想办法改善伙食,比如养只鸡、种点菜啥的,大队都不管。可以说,只要肯劳动,日子就不会差。 所有人都相安无事。 1971年春天,顾家添了一口人,三木娶了他的中学同学,现在是本村的小学代课老师。本村人,和三木同龄,长相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审美,浓眉大眼,性子爽利。 这姑娘顾家人都认识,对她很满意。嫁过来以后,二爸就主张分家了,免得大家住在一起有矛盾。 “小二还没结婚,先和我们一起住,等到他结婚了,也给他分出去。” 在秦北墨盖房子的时候,二爸也申请了一块宅基地动工了,新盖的房子让三木两口子住。 “房子给你们盖好了。家具什么的也都打好了。你们直接入住就行。我们还能干活,暂时也不用你们养老,你们赚的就是你们自己的。” “等到小二结婚,我也是一样,给他盖好房子,准备好家具。剩下的就全靠你们自己。等我和你妈老的干不动了,再说养老的事。” 二爸二妈开明,三木和小二也是孝顺孩子,一家人没有任何矛盾,平平稳稳的把分家的事敲定了。 1971年秋天。长安满18岁,和秦北墨登记结婚。 他在1970年夏天就搬离了知青点,住进了新盖好的房子里,也是在这里,和长安成亲。 1972年冬天,长安生下一对长得一点也不像的双胞胎男孩。顾家人都喜欢的不得了。这两个男孩,在秦北墨和秦老爷子都没意见的前提下,一个叫秦智,一个叫顾宇。 顾妈喜欢孩子,小时候宠着长安,之前宠着三木的儿子,她的侄孙,现在一腔爱意全都给了长安的两个小孩。 秦智和顾宇基本上就是在顾家长大的,和曾外祖父母、外祖父母、舅舅、表兄弟们的关系都很好。 在村民眼中,他们就是村里的孩子,自己人。 秦北墨偶尔会带俩孩子到牛棚去见秦老爷子,两个孩子很会讨老人喜欢,给他们枯燥的生活带来很多欢笑。 等到两孩子自己能跑能跳了,他们自己就能跑到牛棚去。反正也是小孩子,没人会和他们计较,看见了也无所谓。 长安给他俩喂了启智丹,两个孩子头脑聪明,小小年纪也知道自己的曾祖父住牛棚是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被人看见了也只说自己是跑着玩。 1976年,老爷子们先后平反回城,牛棚也变成了历史的见证。 他们在这里过的平顺,对红旗大队也颇有感情,在后来也多次回到这里,给了村里很多帮扶。 村民们不止一次庆幸,幸亏他们当年没干什么亏心事。 老爷子们走了,来照顾他们的谭景和和秦北墨暂时还得留下。因为城里没有接收单位,他们就不能回去。 现在,他们要么等着高考,要么等着老爷子们回去以后帮忙运作。就看哪一个先来了。 事实证明,爷爷们比高考靠谱儿。 秦老爷子回去没多久,秦北墨就有了新工作,可以调回京城了。谭景和也可以回到海市。 谭景和还好,光棍一个,说走就走。临走前还特意来和长安夫妻告别。 “这几年,多谢你们。” “客气了。” 他看着长安说道:“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你特别亲切,就像一个老朋友。这很奇怪,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你。长安,希望你一直幸福下去。” 长安:“……”你有事吗?说这些有的没的,是要给他们两口子添堵吗? 秦北墨:“……我媳妇的幸福就不劳你费心了。” 谭景和:“……再见。” 他走了以后,秦北墨目光幽幽地看着长安,她耸了耸肩,说道:“别看我,我也不知道他发生么神经。” 秦北墨当然知道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