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 被出继的长女(2) (第2/2页)
着也不像啊。 “秋秋啊,房子不是个小东西,得让叔爷爷想一想。你要是想要一块糖,叔爷爷现在就带你去买。” “谢谢叔爷爷,我不要糖,就要房子,您慢慢想吧。明天我再来。” 说完,林秋挥手再见,自己走了。 原主是个拧巴的人,偏执又拧巴,心里憋着事,一句话不说,生生把自己憋的全身疼。 她不说,表面还装的若无其事,别人也不知道她心里难过,也就没法开导她。林秋都心疼这孩子。 她来了,自己肯定就不会拧巴了,她要快人快语,直言不讳。让别人拧巴去吧。 她不是林老三的女儿了,当然不住林老三的院子。她自己要个小院怎么了? 她相信林敬生会给她的。村里空院子有好几处呢。 现在才1952年,还有几年好日子可以过。 在原主的记忆中,三年灾害时期,他们这里是难得的受灾比较小的地方。只要村长脑子不进水,不搞浮夸风,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这里是水乡,到处都是各种天然形成的小片水洼和湿地。平时种水稻,干旱时期可以种点耐旱的作物嘛。 林秋溜达着回到家,爷爷奶奶出去了。 她回了自己房间。她现在住的这间屋子,是西厢房,以前她娘也住这儿。 里面的东西倒是齐全。有床,有桌子,有柜子,有箱子,被褥也都还可以。 林秋翻箱倒柜的找了找,从她娘留下的木箱子里翻出了38.8块钱,应该是她娘攒下来的。这个箱子一直放在这里,原主一辈子没有动过,纯粹把它当成了母亲留下的遗物。 现在,这笔钱归她支配了。 先去找文秀奶奶预订小鸡。老百姓的鸡屁股银行得开起来。 爷爷奶奶也有养鸡,但那是他们的。 她作为一个孤儿,还是要尽可能自力更生。这样花钱什么的也比较自在方便,免得干什么都得问爷奶拿钱。到时候又告诉她这是林老三寄来的,那她花还是不花。这钱她花着膈应啊。 林秋出门没一会,爷爷奶奶和林敬生就一起进门了。 “哥,嫂子,刚才秋秋去找我,问我能不能给她办烈士子女证。我说办不了。毕竟她的年龄和安国牺牲的时间对不上。安国牺牲的时候还没她呢。人家部队肯定是不会给办的。” 林大山叹了一口气:“小孩子想一出是一出的,你听听就完了。” “她问我,她作为烈士子女,能不能免费入学。这个我直接答应了。这事能办。” 林大山:“不能办也没啥。” “她还问我能不能给她一个房子,这房子是给安国的,她既然是安国的孩子了,就住安国的房子。” 林大山夫妻:“!!!”这孩子咋这么能想呢? “你咋说的?” “我说我得想想。我看这孩子不像是个会轻易放弃的,要不到房子,可能会每天到村委会去找我。她今天还跟我说,你慢慢想,我明天再来。” 林大山又叹了口气:“她虽然过继给安国了,但是安邦也会给生活费,我们俩会好好养着她。” 林敬生:“……”他不懂。那为啥一定要过继呢?要是为了香火,不应该过继个男娃吗?难道真的像他来的路上听说的,安邦后娶的媳妇容不下她?有了后娘安邦变成后爹了? 这倒真不是林秋故意败坏林安邦的名声,她只是低估了小朋友传闲话的能力。狗剩子小朋友是个大嘴巴。 林敬生甩了甩脑袋,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的家事他管不了啊。 “村里倒是有闲置的空房子,秋秋要是坚持要,我就给她一间了。” 林大山无奈的点了点头。 他在外面走了一圈,也听说了一些闲话,孩子大概是心里有怨气,这也能理解,打小没见过亲爹,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带着媳妇和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和村里人截然不同,秋秋不喜欢他们,大家都看得出来。新媳妇对秋秋也疏离客套,大家也看得出来。 安邦也没主动提要带她一起走,他们看出了安邦的为难,主动留下了秋秋,还提出把她过继的事。难道他们真的做错了? 林秋回来的时候,三个人正在沉默。 她看到林敬生,高兴的走过来问:“叔爷爷,您这么快就想好了吗?” 林敬生:“……” 他看了看林大山夫妻,见他俩没说话,就说道:“村里有几处空房子,有一间离你爷奶家最近,是原来咱们本家一位太爷的旧宅,现在他家人都不在了,就收归村里了。把那个给你吧。” 那地方林秋知道,跟她家隔了一条街,是个很大的套院。一共六间屋子,中间被一堵墙隔开,分成里外两个院。对外的大门就只有一个。是个不错的地方。 “好啊,我就要那儿了。” 林秋很高兴。 林敬生带着林秋去看房子,临走前,林秋还高兴的和爷奶说道:“爷爷,奶奶,我马上就要有自己的家了,我先去看看。回来再跟你们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