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赵白鱼就是最好的执刀人!...) (第2/3页)
不!三丈远!从今以后,凡是我在的地方,你都必须退避三舍!” 赵白鱼微笑:“可我向大人奏禀公务该怎么办?” 冯春山:“写下来,交给师爷就行。” 赵白鱼继续微笑:“传话难免出现误差,耽误公事怎么办?我奏禀的公务、提出的建议如果被大人驳回,我得亲自向大人陈之利弊,说服大人才行,这是少尹的职权所在!” 冯春山眼里赵白鱼的微笑已经和恐怖画上等号:“本府不会徇私枉法,保证公平行事。” 赵白鱼:“有大人您的保证,下官就安心了。” 冯春山惊恐地跑了,跟身后有鬼追似的。 砚冰从赵白鱼身后探出头:“吓不死这狗官!” 赵白鱼顺手敲了下砚冰的脑门:“噤声,多看少说话。” 砚冰拍了拍脑袋说:“所以我来跟随您左右,等您言传身教!” 赵白鱼:“不如多读书,哪天去考个功名,有个秀才在身也不错。” 砚冰一边帮忙整理卷宗一边嘀咕:“功名哪有那么容易考?人家寒窗苦读多年,正儿八经的国子监学生都不一定能考秀才,我怎么考得上?” 赵白鱼横他一眼:“教你多少遍,大丈夫行于世,俯仰无愧天地,不可妄自菲薄!” “是是,砚冰知道啦。”砚冰将掉落地的批红卷宗捡起,打开快速看完:“王国志,犯入室抢劫、杀人,判死刑……哗!十六岁便敢入室抢劫,还屠人满门,真是罪大恶极。” 赵白鱼正处理公务,闻言觉察到不对劲的地方:“你说的是扬州江阳县呈上来的一宗监守自盗、入室抢劫还屠人满门的案子?” 砚冰点头。 赵白鱼觉得不对:“他才十六岁?” 砚冰:“您不是看过?还批了朱红。” “我看的时候没有写人犯岁数,怎么才十六?”赵白鱼起身拿过卷宗重新看一遍,果然看到‘年拾陆’三个字,因卷宗断句需观看者凭经验判断,而这三个字联系前后非常容易断句错误,出现歧义。 审核时,赵白鱼就断句错了。 “虽说不是没有穷凶极恶的少年犯,但出现几率少得可怜。”赵白鱼往下看被害者的记录:“被灭门的家庭一共五口,还有一个成年壮汉,除非王国志是练家子,否则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屠杀五人还能安然无恙地逃离现场。” 翻开前面的卷宗,赵白鱼重新浏览:“江阳县知名的大盗王国志在六月底混进扬州府江阳县捕役队伍,负责县里巡逻治安等公务,但是监守自盗,利用公职在身多次偷盗,七月中旬巡逻夜市时悄悄离队,潜入一户殷实人家偷盗被发现,愤而屠人满门,扬长而去。惨案震惊扬州府,百姓舆情不断,促使江阳县快速破案,月底就抓到大盗王国志。审问过程,王国志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因此被判死刑,案件呈至扬州知府、淮南安抚使,均无异议,至大理寺和刑部复审,仍然维持原判死刑。” 砚冰:“本人对罪行供认不讳,而且多道程序机关走下来,还是维持原判,说明案件没有大问题。” 赵白鱼:“不一定。一般来说,如果案件清晰明了,人犯、动机、受害者一清二楚,没有旁的疑点,从县到府、省复核这个环节时,不会有人专门跑到县里去调查。” 砚冰:“但依照惯例,判处死刑的人犯得押送至府、省,知府、淮南提刑使或安抚使必须亲自审问,而审问结果都写在卷宗里,人犯王国志供词不变,看不出有问题。” 赵白鱼:“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不仅是当地知名大盗,还一口气屠人满门,你当是民间游侠话本里的主人公?” “本王就凭是非曲直,理当辩白的心,指点你何郎中断案,够不够格?” 突如其来的男声插入,本就烦躁的刑部郎中更是被直接点燃怒火:“谁!出来说说,你以何身份,以何名目指点本官断案?如若说不出个所以然,别怪本官判你寻衅滋事!” 康王噤声,明白元狩帝是欣赏赵白鱼有能臣之相,但是更不满他郡王妃的身份。 康王觉察出他话中意有所指:“陛下是为解决淮南赈灾款筹集一事而高兴?” 正想着,前头有一宦官等在路边,听到脚步声回头清俊一笑:“王爷。” 赵白鱼自知理亏:“我当时没发现问题,现在发现问题,所以及时补救。” 康王:“陛下心里有人选?” “没错!”元狩帝笑眯眯地说:“京都新任知府把‘部费’捅出来,解了淮南赈灾银的燃眉之急,也踢了把太子党,而眼下这桩冤案又可以作为刺进淮南腹地的利刃,只要运用得当,或可连根拔起。” 刑部大堂。 从七品县官到五品知府、二品大员,再到京都府内一众京官,竟没一个看出问题吗? 监斩官:“可有大理寺或刑部复审公文?” 元狩帝看了眼身旁的大太监,后者当即走出为康王绘声绘色地描述扬州府江阳县邓汶安的冤案,经刑场那么一闹,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过不了多久怕是要传遍大江南北。 若是刑场喊冤,不幸连监斩官也被收买,下场是被堵嘴砍头,幸运点遇到清官或可得到伸冤回家,但是因买卖黄了而失利的父母、乡里,和当地县官都会迁怒埋怨他贪生怕死。 刑部郎中面色惨白:“下官不胜荣幸。” 监斩官:“死刑案件慎之重之,你说错就错?你自信你比刑部、大理寺更懂怎么断案,怎么处理狱讼?” 赵白鱼:“闹市纵马容易发生踩踏。” 霍惊堂忽地笑了声,眼底有喷薄而出的怒气:“到了京都府也敢藐视国法,看来草菅人命之风在地方省尤为盛行,疆臣蔑视朝廷之心,越发骄纵了。” 恰恰相反,他们明知是冤案,只是不愿多生事端,或碍于官场同僚的关系不想替一个平民百姓出头,或被银钱收买,或急于结案立功……理由千万个,就是没有一个记得他们当官的本职是为民请命! 赵白鱼:“没有。” 刑部郎中位正座,左边是霍惊堂和赵白鱼,中间则跪着自称邓汶安的瘦弱少年。 时辰到,监斩官一声‘斩’如令下,行刑官抽出死囚犯后背的亡命牌,高举砍刀,正要落下时,中间一个身形瘦小的死囚犯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喊:“冤枉!冤枉!我不是王国志,我是江都人士邓汶安!” 闻言,康王惊诧不已,原来三司部费被裁销竟是赵白鱼算计?五品到三品大员都被算计进去,反而全身而退,完美隐身? 监斩官一想也是,便呵斥:“愣着做什么?快行刑!” 人群瞬间躁动,不约而同伸长脖子看向刑场。 “下马。” “不懂了吧,这叫宰白鸭。”赵白鱼冷笑了声,“走,去牢房问问。” 替人顶罪,自古以来便有。 啪!惊堂木一拍,刑部郎中严厉叱问:“邓汶安,为什么初审复审,从江阳县到京都刑部大堂,你始终咬口承认你就是屠人满门的王国志,直到上刑场才喊冤?” 文德殿。 1 “下官见过郡王殿下。”刑部郎中慌忙下跪。 其实案子平反,他顶多落个办事不察的名声,但案子主审江阳县县令、复审扬州知府恐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