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麟_三十九、寻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九、寻命 (第1/3页)

    三十九、寻命

    王畿敕使,或者被定国称为册封使的使者带来了王诏。

    这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有人怀疑使者何以如此之快,但这点质疑在王诏的内容前,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或者说,那怕是深居宅院中的孟媛也能想像出,这在定国贵人的圈子里会造成多大的震荡,毕竟那可以说是颠覆了众人的预想,甚至会有人因此暴跳如雷的。

    至於为什麽这道王诏如此骇人视听,其原由大抵如是──公子羽向王畿宣告君父Si讯,并称自己无德无才,膝下无子,不敢妄居君位,而希望王上明察。最後王畿那边表示深感兄弟之情,准许其要求由公子其嗣位,并封公子羽为殷侯,入畿待用。

    孟媛是知道整个局势演变的,因为在舒让前来告知Si讯之後,公子羽发现她还醒着,就自言自语似的说完了整个计画。

    说是计画,但所有走势只与两个人有关,亦即公子其与她的父亲孟彻。

    旁人会许会将目光放在公子其身上,可孟媛知道这一切终究会走到最後一步的,因为孟彻有不能输的理由,而这理由只会让他不断追求大获全胜,直到最後发觉失败不可避免,最终退而求其次,如此而已。

    这倒不是特别针对孟彻的设计,在孟媛看来,终究只是一个考验罢了。

    如同舒让提出赌局时的要求般──「要我留下来帮助三公子,就证明他b得上少君吧。」

    於少君其人,孟媛久居深院,并未有太多交流,可公子召却让她印象深刻。

    旁人见着孟媛,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孟侯之nV的身分,然而公子召言谈之中多半无官身分地位,他真正在意的反而是孟媛与公子羽两人处得如何,更别说他是在孟媛小产後,第一个赶来问候的。

    公子召便是这般亲切友善的人物,也正因为如此,孟媛才看得到他不堪肩上负荷时,那近乎心防崩溃的嚎啕。

    他将身为祝官的兄长视为内心的支柱,所以在公子羽染疫倒下後,他竟是只身造访已然为了防疫而重重隔离的祝官府,就只为了探视公子羽一面。

    哪怕公子羽倒下前重重严令,终也耐不住公子羽以少君权势b迫,那时,孟媛听见了公子召的泣诉,也明白或许那一切过往俱是佯装,这内心脆弱得不堪摧折的少年──不知为何,孟媛便是这麽想的──才是公子召的真面目。

    讽刺的是,揽下照顾公子羽之事的孟媛并未染疫,反而是身强力壮的公子召在那之後染疫身故,这只能说是天意。

    自此,一切平静已然揭破,而公子其最终没有通过考验,而孟彻跟着遭殃,如此而已。

    若套用孟媛偶然翻阅书简中的祝人为文,或该这麽说吧……天行无常,人事癫狂。

    哪怕是天地反覆般的立场对调,可在定邑城中却没什麽变化。

    一方面是公子羽早已将一切安排妥当,而到了公子其手上也没了怎样改变的余地;另一方面则是是户官于辰保持沉默,孟彻更是早早被拔了仪官之位,哪怕公子羽不再代掌国事,他也仍是祝官,再算上卫官吕直与枢官舒让,想做什麽也是处处掣肘,难以成事。

    当然,在正式的仪式之前,公子其最多算是少君,而在他的继任仪式後,五官人事必然会是未来定国的目光聚汇之处,不过这一切都与孟媛没了关系。

    一如王诏所命,公子羽──或者未来会被称为殷侯羽──离开定国前往王畿的事情已成定局,而当事人也没有多少恋栈之意,若不是册封使因要覆命而走得仓促,说不定还可以一同上路。

    决定简单,而忙碌的便是下面的人,当中也包括了孟媛的侍nV,至少她不只一次听到孟容与好姊妹嘀咕几句,但也总是假装自己没听到。

    无论如何,一切风云变幻已成过往,她也要离开这居住数年的祝府内宅了,唯独临走前,孟媛再次举步往那院中角落去,几经逡巡,这才离开上了车驾。

    相较於公子羽的挥手自在,定邑城外倒是显得颇为热闹。

    当然,这阵热闹并不包括外围的国人,而是内圈中无论是送行或要随行的人员,当中更有定国侯伯子弟,当中包含了祝府执事与卫官长子,甚至是当初代表野人的使者。

    孟适自然也是要随行的,只是他在吕志的引荐下去卫官府随卫官吕直「学习」了一段时日,直到临行之日仍是有些恍惚,似是受到了什麽打击,而没能将前来送行的孟和言语听在耳中。

    「父亲听到王诏那日,气得砸坏了桌案……只能说姊夫做得太狠啦。」

    身为少侯的他苦笑着这麽说,而孟媛对此并不意外,仅是微微颔首。

    在孟媛眼中,孟和是有些与公子召相似的,不过她始终拿捏不准自己该用什麽立场与这位弟弟相处,所以与其说是交谈,不如说是聆听偶而给些反应。

    此时,场面有了些变化。

    伴随着众人的讶异呼声,来者自定邑城东门出,在远处下了马,在不失礼的前提下快步而来,而众人侧目原因在於──他是来悉,未来该会是国君左右手的人物。

    不管是否参与国君之争,都能知道立场反覆後,作为「最後赢家」的公子其处境如何尴尬,而他的左臂右膀前来送行,自然值得玩味。

    只是二者并未在公众前交谈,反而是屏开左右,稍稍远离了人群,不过距离孟媛这边来得近了点。

    交谈话语在晨风中飘来,而孟和对此似乎也有些兴趣,一时之间停了对孟适的叮嘱。

    「此来不为他事,只是要问殷侯,若未来有变,是否会再回定国,为少君、为定国尽一份心,届时不论是何地位都将虚席以待。」

    孟媛与来悉素不相识,对这话没有什麽反应,反倒是孟和有些讶异,稍稍睁大了眼,不过这般惊讶之sE并没有维持太久。

    「时局至此,已成龃龉。若三弟真有心,来的便不会是你,不是吗?」

    「……确实是我私自前来,但想来殷侯能明白。」

    「未来三弟上有许多事,必然倚重来伯,可如今若是孟侯自承过失,愿与三弟和解,来伯以为三弟会接受吗?」

    这话让孟和的表情变得僵y,或许是不知是否该继续听下去。

    就是现场的来悉也未能回应,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中。

    「不过未来之事谁也说不准,若来伯有心,我倒是有一言相告,且看三弟接不接受吧。」

    「还请殷侯赐教。」

    「赐教说不上,往後三弟愿意信任的人或许不多,来伯自然在此列,可若往後犹有不能决断之事……找夫人或是弟妹商量吧。」

    来悉或许不能理解这些话,可还是承诺会今此话带到。

    往丁伯领地的路上,在晃动的马车中,孟媛有些昏沉,不由得想起了一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